Boot-loader原理

11-20| http://www.dianzi6.com | arm嵌入式|人气:717

Boot-loader原理

  在Linux内核移植到ARM处理器时,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,那就是移植Boot-loader,Linux内核启动部分的代码需要判断从Boot-loader传递过来的寄存器值。

  为什么需要Boot-loader呢?这与硬件本身的启动方式有关,有了Boot-loader可以方便系统的开发。通过这段Boot-loader小程序,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、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,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,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。

  (1)Boot-loader所支持的CPU和嵌入式板

  每种不同的CPU体系结构都有不同的Boot-loader,有些Boot-loader也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CPU,如U-Boot。除了依赖于CPU的体系结构外,Boot-loader实际上也依赖于具体的嵌入式板级设备的配置。这也就是说,对于两块不同的嵌入式板而言,即使它们是基于同一种CPU而构建的,要想让运行在一块板子上的Boot-loader程序也能运行在另一块板子上,通常也都需要修改Boot-loader的源程序。

  (2)Boot-loader的安装媒介

  系统加电或复位后,所有的CPU通常都从某个预先安排的地址上取指令。比如,基于ARM内核的CPU在复位时通常都从地址Ox00000000取它的第一条指令。而基于CPU构建的嵌入式系统通常都有某种类型的固态存储设备(比如:ROM、EEPROM或Hash等)被映射到这个预先安排的地址上。因此在系统加电后,CPU将首先执行Boot-loader程序。如图所示就是一个同时装有Boot-loader、内核的启动参数、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的固态存储设备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图。

  图 固态存储设备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

  (3)用来控制Boot-loader的设备或机制

  主机和目标机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建立连接,Boot-loader软件在执行时通常会通过串口来进行I/O,比如:输出打印信息到串口,从串口读取用户控制字符等。

  (4)Boot-loader的启动过程是单阶段还是多阶段

  通常多阶段的Boot-loader能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,以及更好的可移植性。从固态存储设备上启动的Boot-loader大多都是2阶段的启动过程,即启动过程可以分为stage 1和stage2两部分。

  (5)Boot-loader的操作模式

  大多数Boot-loader都包含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:“启动加载”模式和“下载”模式,这两种区别不是很大。从最终用户的角度看,Boot-loader的作用就是用来加载操作系统,而并不存在所谓的启动加载模式与下载工作模式的区别。

  启动加载模式:这种模式也称为“自主”模式。即Boot-loader从目标机上的某个固态存储设备上将操作系统加载到SDRAM中运行,整个过程并没有用户的介入。这种模式是Boot-loader的正常工作模式,因此在嵌入式产品发布时,Boot-loader必须工作在这种模式下。

  下载模式:在这种模式下,目标机上的Boot-loader将通过串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手段从主机(Host)下载文件,比如:下载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等。从主机下载的文件通常首先被Boot-loader保存到目标板的SDRAM中,然后再被Boot-loader写到目标板上的Hash类固态存储设备中。Boot-loader的这种模式通常在第一次安装内核与根文件系统时被使用;此外,以后的系统更新也会使用Boot-loader的这种工作模式。工作于这种模式下的Boot-loader通常都会向它的终端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命令行接口。

  (6)Boot-loader与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所用的通信设备及协议

 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,目标机上的Boot-loader通过串口与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,传输协议通常是xmodem / ymodem / zmodem协议中的一种。但是,串口传输的速度是有限的,因此通过以太网连接并借助TFTP协议来下载文件是个更好的选择。此外,主机方所用的软件也要考虑。比如,在通过以太网连接和TFTP协议来下载文件时,主机方必须有一个软件用来提供TFTP服务。

  (7)Boot-loader的主要任务与典型结构框架

  首先做一个假定:假定内核映像与根文件系统映像都被加载到SDRAM中运行。因为,在嵌入式系统中内核映像与根文件系统映像也可以直接在ROM或∏ash这样的固态存储设备中直接运行,但这种做法无疑是以运行速度的牺牲为代价的。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看,Boot-loader的总目标就是正确地调用内核来执行。

  另外,由于Boot-loader依赖于CPU的体系结构,因此大多数Boot-loader都分为stage 1和stage 2两大部分。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,比如设各初始化代码等,通常都放在stage1中,而且通常都用ARM汇编语言来实现,以达到短小精悍的目的。而stage 2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,这样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,而且代码会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。

  Boot-loader的stage 1和stage 2通常包括如表所示的5个步骤(以执行的先后顺序列出)。

  (8)串口终端

  Boot-loader程序设计与实现后,串口终端就能正确地收到打印信息了。此外,向串口终端打印信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效的调试手段。

  但是,经常会碰到串口终端显示乱码或根本没有显示的问题。发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原因:

  ·Boot-loader对串口的初始化设置不正确。

  ·运行在Host端的终端仿真程序对串口的设置不正确,这包括波特率、奇偶校验、数据位和停止位等方面的设置。

  此外,有时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,那就是:在Boot-loader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正确地向串口终端输出信息,但当Boot-loader启动内核后却无法看到内核的启动输出信息。对发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。

  ·首先确认内核编译时配置了对串口终端的支持,并配置了正确的串口驱动程序。

  ·Boot-loader对串口的初始化设置可能会和内核对串口的初始化设置不一致,例如,

  Boot-loader和内核对其CPU时钟频率的设置不一致。

  ·最后,还要确认Boot-loader所用的内核基地址必须和内核映像在编译时所用的运行基地址一致,尤其是对于ARM Linux而言。假设内核映像在编译时用的基地址是0xc0028000,但Boot-loader却将它加载到0xc0010000处去执行,那么内核映像就不能正确地执行。

  欢迎转载,信息 如果觉得 Boot-loader原理这篇文章不错,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。

本文Tags:arm嵌入式系统,arm系统,arm开发,arm嵌入式,
相关arm嵌入式资料


温馨提示; 本站的资料全部免费下载,为方便下次找到本站记得将本站加入收藏夹哦,牢记网址http://www.dianzi6.com

此页提供Boot-loader原理arm嵌入式系统,arm系统,arm开发, arm嵌入式参考。本站还有更多的arm嵌入式相关资料分享。
Copyright© www.dianzi6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。 1 2 3 4 5 6 7 8